讓旅行,不只是旅行
走入在地,來一場永續的旅行
我們只是嘗試著去過更貼近土地的生活,卻不小心成了時代的潮流。
貼近著自然去生活,才發現多數人都把自己限縮在所謂的「文明」裡頭,其實生活的場域可以很廣,山林、溪流、大海都是⋯在不同的族群裡練習生活,才明白這些古老的文化裡跟土地的互動方式、約定俗成的社會規範、互助共享的概念——
就是當代談論 「永續價值」 的根本,所謂的 永續發展目標 - SDGs 、ESG 、社會責任…等,現今追尋的方向在幾百年前就已被落實。
我們期待透過「旅行」帶大家走入在地、一起生活,用身體去記憶如何跟土地相處、用更立體的視角來探索永續的價值。
讓旅行,不只是一場旅行
如果你也認同,在旅行的過程裡除了對於自我的滿足及追尋、盡可能地降低對環境跟地方的打擾、也可以有更深層的探索與思考;
讓旅行不只是旅行,是好日常致力實踐的信念——
與地方共好:好日常各地據點的長期合作夥伴多是返鄉青年、文化工作者、地方的長輩耆老、與團隊理念一致的在地店家及品牌;
活動過程中盡可能地把旅人們分成更小的單位、用更友善的方式進行,除了增加當下的互動及感受,亦能把對當地居民的打擾降到最低。
對環境友善:在活動中盡可能地避免一次性的器具、多採用在地食材、小農種植;減少碳足跡並有最短的食物里程,讓產地即是餐桌。
活動過程中也期待透過飲食文化,分享每個族群與大自然相處的態度。
不只是旅行:在旅行的過程裡除了美景與感動,好日常透過活動上的安排與節奏的掌控,帶領大家一步步用身體實際的去參與跟記憶,
也邀請旅人用更立體的視角一起思考土地上曾經發生的故事、地方上正面臨的議題…等。
這是我們小小的期許——在如此多元族群與文化的島嶼上一起生活,唯有更多的彼此了解與同理,才能一起共好、一起更貼近這塊土地。
為什麼要找好日常
六年來我們舉辦了數百場各種類型的活動,從小團的深度探索、百人跨年音樂會、企業員工旅行、大學教育參訪、議題工作坊、劇組拍攝企劃和藝術季合作專案...等
好日常有充足的各類型活動策劃經驗,團隊夥伴有在旅創產業超過十年以上的、亦有深耕社會議題及教育領域的…
在強調「永續價值」的時代,企業的福委會、員工旅行的主辦人、教育參訪交流活動的負責窗口,在繁忙的業務外,辛苦的辦活動還要考慮ESG、SDGs…等,
關於這些衡量的指標跟方向…
現在就把煩惱交給好日常吧 ! 根據你的需求打造專屬於你的旅行!
讓我們用最貼近在地的視角,把土地給予的力量、文化裡頭的感動以及我們對生活的態度與你一起分享!
小團即可客製
6 - 8 人起即可客製旅行,更彈性也更深入
不用跟著一大群人,也不用擔心體驗不夠完整!
專屬旅行風格
山海療癒、outdoor控、小文青
充實的知識吸收、緩緩地愜意漫遊
針對各種需求,訂製一場屬於您的旅行!
溫度與理念
各類型的活動,我們在策劃的過程裡,會結合與旅行目的地相符的:關於環境、人文、與土地相關的串聯,讓旅行除了美景與感動,更多一層的探索!
合作案例
企業員工旅行-PINKOI 質感設計平台
- #蘭嶼達悟日常 #澎湖無人島歷險 #綠島島民生活
- #谷關虹夕諾雅 #日月潭涵碧樓 #太魯閣晶英 #苗栗享沐時光
- 2-4天
- 分路線、梯次出團
質感設計平台PINKOI 員工旅行,希望有多樣化的組合讓夥伴做選擇,於是好日常企劃多條路線:從悠閒慢活的五星酒店結合地方人文漫遊、到離島深度探索及歷險的生活提案。
依照公司內部需求,每條路線規劃數個檔期小團出發,保有最彈性的選擇。
離島路線滿足outdoor夥伴的慾望,前往無人島淨灘並進行海廢創作、在蘭嶼跟著部落媽媽尋找潮間帶的寶藏、去綠島一起在老厝共煮綠島人的家常料理⋯⋯
五星酒店為主軸的路線,希望讓同仁可以定點在飯店裡好好的放鬆充電,所以在各路線不同時段裡,都安排了結合地方人文漫遊的分線活動,讓夥伴可以更彈性的選擇是否參與。
不管是哪類型的路線餐食安排上除了好吃、在地特色,儀式感的呈現亦是不可或缺的!交給好日常,絕對讓你驚喜滿滿!
專案合作-風潮音樂 專輯群募計劃
- #嘉義 #阿里山 #達邦部落
- 分兩梯次,小團出發
- 兩天一夜
吳金黛老師《萬籟的絮語》專輯募資活動中的其中一個方案,邀請好日常規劃兩天一夜的企劃,分成兩梯次帶旅人回到金黛老師創作自然音樂的起點-阿里山達邦部落。
企劃的內容,安排住在舊部落的傳統家屋裡頭,透過「生活」進入鄒族的文化裡頭,在兩天的活動裡頭亦安排了部落的青年音樂創作者做分享以及走入森林觀察以及做自然聲音的採集。
除了收錄歌曲的導聆,也邀請部落青年分古謠及創作,並在清晨萬物甦醒的時刻走入森林聆聽大地……文化和音樂交織成一趟難忘的旅程。
大學教育參訪-北科大原資中心
- #磯崎部落 #達邦部落 #大社部落 #朗島部落
- 三天兩夜~五天四夜
- 每學期安排不同地點
- 10~20人
原資中心從好日常既有的路線中選了「磯崎・古道尋根」,並且希望加入服務、勞動的元素。
於是古道尋根,還加上了建材的運送,青年來到磯崎不單單只是學習,更還有出力!恰逢古道taluan修繕的前置作業,不分男女兩人一捆竹子扛上海岸山脈的稜線,有勞力就有汗水,土地記住了大家的味道。印象深刻的是下山之後的部落夜晚,青年們與ina一來一往的吟唱自己熟知的古調、歌謠直至深夜…
後續每年合作一到兩場活動,到不同的族群裡頭,用不同的主題去參與部落的生活,亦結合了議題的討論、邀請部落的耆老、返鄉的青年做分享…等
三五好友生日派對之旅
- #東部 #花蓮
- 三天兩夜
曾經參加過活動的朋友,把這個重責大任託付給我們,在重要的日子帶著好友來一趟三天兩夜的生日之旅,希望在相聚狂歡之餘穿插部落文化體驗。
好日常的規劃,以磯崎為主的串連靜浦部落,活動內容包括:出海口划膠筏、採集到編織阿李鳳鳳、獵人帶路獵徑探索、專屬部落音樂會,餐食享用無菜單料理、部落ina家常菜、海景小餐館。
而好友聚會當然不能少了聊天喝酒的時刻,安排入住部落附近的海景民宿包棟,不怕吵到別人。
訂製流程
初次接觸、行程設計
行程提案、報價
繳交訂金、尾款
發佈行前手冊、出發旅行
收費流程
訂金
確認提案及報價起7天內將收取總費用30%作為訂金,若已於出發日前30天內將直接收取全額。
尾款
若已付訂金,將於出發前一個月收取剩餘尾款。
訂製問與答
可以依照你預計活動的時間、想要旅行的地點、主題及風格…等,與我們一同討論,依照你的需求做全客製的安排。
(1) 建議客製規劃的人數約6-8人起,共攤費用上會比較接近理想。
(2) 人數上限依實際所選旅行地點、期望活動形式而定,從迷你小團的深度探索、20-40人的企業旅行 & teambuilding、議題工作坊…等。
(3) 50-100人以上,則會建議分路線及梯次進行,較可以保有活動的精緻、深度及彈性,或以定點為主,市集、音樂會、分組行動等模式進行。
可以選擇任一條官網上的路線,自己安排時間,可以彈性調整部分活動內容;並且會是獨立出團,不會開放給其他散客報名。
包團人數為官網路線上的 成團人數+2人 起,即可包團;人數上限也是按照官網上顯示為主!
連續假期、部分企劃包團的人數限制會略有不同,詳細可私訊官方line做討論!
可以,不過需要補足獨立包團人數差額之費用,或是私訊討論是否開放其他散客報名,並由好日常協助併團。
依照路線而定,有些路線無法增加人數,有些路線可以,不過住宿可能會分散在不同地點,活動時也有可能分成小組來進行。
可以,活動內容都可以依照需求作客製化的安排,費用也會因此有所變動。
提案確認之後七天內收取30%訂金,活動前30天收取剩餘之全額費用。
一般建議在預計活動日期前2-3個月,最晚一個月前進行訂製,才能確保在希望的時間內出遊。
一個月內的臨時訂製我們也會盡力安排,不過相對沒那麼多討論的空間。連假或特殊節日建議更提早一些。
可以的。雖然每一條路線都有適合的參加年齡,但客製包團能夠依照旅人的需求來做行程上的彈性調整,盡量符合主揪的期待。
可以的。可以選擇好日常既有經營路線來做包團,也可以選擇別的旅行地點來做規劃。
經典路線
在固定經營的路線之外,我們也接受其他旅行地點及特別活動的規劃,歡迎聯繫討論



前進秀姑巒溪,不是泛舟,而是用toloay把藤從上游運到下游,溪水的顏色每次都不一樣,穿白色的衣服下水很可能獲得特別的紀念印記。
製作toloay的過程要出力也要磨練耐心,能不能順利漂到下游全靠綁藤的技術。
「唉呀!小心淺水灘,要撞到屁股了!」

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從家屋延伸,從生活中去探索的一切,最終到自己溪邊捕魚、採集、燒柴、煮食一頓自己的晚餐,一切都很簡單,都得靠自己去完成,但就是簡單,才更顯得彌足珍貴。 這趟旅行就如同小米酒,節奏很緩慢,但後勁很強烈。

「一切慢慢來」,在每個工作,每個生活的細節,學習將步調放慢,身體穩穩地踩踏在土地上。緩慢的態度是為了不做第二次,也讓活出的樣貌更細緻。

關於三年一次,為期七天的迎王祭,從逡港腳、請水、七八十頂神轎各角頭的遶境、走輦、到最後一天的燒王船送王駕,這不只是一場祭儀,而是由內而外的全島總動員,看見得不只是對於信仰得虔誠,小島人的團結。




而最難忘的莫過於家屋裡的夜晚一邊喝著自己釀的酒,一邊聽著火塘旁的說書。


日常札記
活動影片
常友回饋
這次跟法國老公一起參加 好,日常的蘭嶼團 謝謝你們讓我們第一次來蘭嶼就有滿滿的回憶!能夠幸運的參與當地人的生活,讓我們對蘭嶼不再只像個觀光客!手腳並用的行程讓我們對這塊土地有更多的連結!真的超級好玩🎉 謝謝你們❤️期待下次再相見👍🏻
“磯崎 海味菸製”三個太陽兩個月亮 一個悄悄開始的行程,砍竹、捲煙、追擊幽靈蟹、竹煙斗製作、潮間帶採集及第二晚的難忘月亮,一步步與磯崎產生連結,漸漸的了解部落文化及生活方式,跟著好日常與Emas的腳步走,看見了磯崎的人、磯崎的海、磯崎的歷史脈絡,溫暖、遼闊卻也令人心疼,花蓮的磯崎有許多歷史文化的訊息,有形的無形的,都逐漸的逝去,慶幸的是還有一群青年們回到部落,與時間賽跑努力的重拾部落的傳統,看著他們面對如此艱辛的事情,卻依然堅持不懈。
這三天我們用不急躁不焦慮的慢步調,慢慢讀懂慢慢領悟,然後,深深愛上。離開磯崎 除了帶走了難以言喻的感動,還有指甲縫中洗不掉的海味
If you really want to understand the indigenous culture in Taiwan, I sincerely recommend their travel itineraries! They deeply communicate with and indulge themselves in tribe, so they can really know about local needs and share tribe’s culture to tourists. Some indigenous tribes are so hard to drive there, so it’s also a good reason to join their trip.
一直都被原住民文化深深吸引,但卻從沒想過能以這樣的角度去認識部落,跟著獵人們走進山林裡,學習如何以獵人的方式生活,真實的感受到獵人們對於山的敬畏,也跟著一起體會山的力量。鄒族文化在台灣相對難以接觸,除了因為族群聚集於山林外,人數也相對較少,如果沒有參加好日常是絕對無法有這樣的機會融入山林!
感謝沈、Adai、Avai、Yapasuyungx的帶領,讓我之後在山裡快渴死的時候知道可以吃腎蕨的莖還有生火的時候竹子要拿對因為熱空氣往上,但我只是個見習生所以應該還是沒辦法活下來
整天認真學習如何製酒,整個早上待在溪邊認真抓魚,整個下午用竹子認真做一個杯子,整個晚上認真吃飯喝酒聊天,一個時段指認真做好一件事情,常常掛在嘴邊的「認真生活」也許就是這個樣子。
圍著餐桌邊吃早餐邊聊天時,Mo'o老師會說:「等一下吃飽休息一下再出發,反正我們不趕時間。」吃飽飯燒洗澡澡水時,夥伴問:「現在幾點了?」「才九點,還好早喔。」
我們認真生活時,覺得時間變慢了,三天的時間裡不曾感到我們在「走行程」,每一客都是真真切切在生活,完全把自己沉浸在那個當下,沒有行程也不會覺得特別緩慢。
第二次參加好日常的團,但是完完全全截然不同的感受,仿佛看到好日常的另一個樣貌。
-
在這三天裡,雖然大家都照著自己的步調生活,但可能也就是因為在山上,刻意放慢了節奏,反而更能感受這裡的一切,更能體會到mo’o老師想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用心去感受,親身經歷這片山林,所謂永續與共存只不過是日常生活罷了!山上製酒只是一個藉口,讓我們上山的藉口!最終的目的是希望能夠讓更多人了解我們土生土長的這片土地。
-
10個素未謀面的人類一起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究竟是地球人還是外星人,我們也搞不清楚!不過,大家就像事先講好的一樣有默契,不用過多的安排,不用發號施令的長官(雖然真的有長官只有阿倫時不時的說 ”大家就隨意過生活喔!”這三天的生活真的好日常,有時候我都會誤以為我們其實是多年的朋友一般的日常!真的好喜歡跟大家一起過生活,那些慵懶舒適到會起雞皮疙瘩的日子!
印象非常深刻, 晚上夜間探尋時遇到叉路, 高長看著橫倒在地上的草說, :「這是他們(兩個走在我們前頭的獵人)做的記號,要我們往右邊走。」, 我當下真的滿頭驚嘆號,想說這也太厲害了吧, 如果是我應該就當一般野草踩過去繼續往前走... 除了彼此溝通的記號, 從動物腳印、動物移動的路徑、辨認有毒植物, 處處都感受的到, 他們就是真正的獵人, 真正將自己放在大自然中的獵人。
我想台灣之所以美的其中一個原因, 就是有一群人努力的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 努力的守住自己的家鄉和文化, 如果你也想更貼近這片土地, 請找 好,日常
目前參加過兩個好,日常的行程,處處都可以看得到團隊的用心,也可以看到他們想要帶給參加者不單是旅遊行程、更重要的是透過行程和參加者的實際投入體驗、和當地人互動所產生的chemistry ,為參加者帶來對生活更深的感動。
謝謝好,日常團隊,提供了可以深度認識台灣的管道。我甚至會覺得,愛台灣的人,不能錯過好,日常的行程耶! 最後祝福好,日常團隊越來越茁壯,讓更多的地方、人、能透過你們的分享,一起愛台灣🫶🏻
自己爬過重重岩石,一起去天然游泳池,吃著簡單的原型食物,自己綁釣竿釣魚、自己找餌,自己殺魚,去嘎米蘭跟馬蘭家作客吃飯喝酒到深夜。
謝謝好,日常 讓我的第一次來到蘭嶼就能有這麼多深刻的體驗跟回憶! 這是第二次參加好,日常的深度的體驗 兩次的經驗都非常好,印象都非常深刻 讓我們有了遠離紛擾都市之外的身心靈之旅🫶🏻
這條越嶺古道,不只是走一條路、翻越海岸山脈,背後更重要的是重新找回土地上被忘卻的記憶。